发布日期:2024/9/2 8:15:00

4-(3,6-二甲基-9H-咔唑-9基)丁基]膦酸 (Me-4PACz) 自组装材料已被公认为缓解倒置钙钛矿太阳能电池 (IPSC) 中氧化镍 (NiOx) 表面相关挑战的一种高效方法。然而,其不均匀的薄膜生成和无法有效钝化埋藏的界面缺陷限制了器件性能的提升潜力。基于此,西北工业大学李炫华团队引入含有双边磷酸基 (-PO3H2) 的对二甲苯二膦酸 (p-XPA) 作为 NiOx/Me-4PACz 和钙钛矿层之间的界面层,相关成果于2024年8月28日发表于Angewandte Chemie期刊。P-XPA 可以平整空穴传输层表面并优化界面接触。同时,p-XPA 实现了更好的能级排列并促进界面空穴传输。此外,p-XPA的双边-PO3H2可以与Pb2+螯合并与FA+(甲脒阳离子)形成氢键,从而抑制埋界面非辐射复合损失。因此,采用p-XPA埋界面改性的IPSC在实验室规模(0.0448 cm2)下实现了25.87%(认证为25.45%)的最高功率转换效率。封装的目标器件表现出更好的操作稳定性。即使在50 ℃下进行1100小时的最大功率点跟踪后,其效率仍然保持在初始效率的82.7%的惊人水平。具有双边钝化基团的分子优化了界面接触并抑制了界面复合,为提高器件的稳定性和效率提供了有效途径。

论文信息:Xilai He, Hui Chen, Jiabao Yang, Tong Wang, Xingyu Pu, Guangpeng Feng, Shiyao Jia, Yijun Bai, Zihao Zhou, Qi Cao, Xuanhua Li, Angew. Chem. Int. Ed. 2024, e202412601.

钙钛矿太阳电池106

 

 

上一篇:西安交通大学何刚教授课题组ACB: 含硒紫精多孔有机聚合物的制备及其在非均相光催化中的应用 何刚教授课题组 邃瞳科学云 下一篇:西北工业大学马晓燕,海水制氢,最新CEJ!